【摊销和折旧是会计的两大黑魔法】摊销针对于无形资产,折旧针对于有形资产。摊销和折旧的根源来自于会计的配比原则。比如当一家制造商花钱购置了一套新的生产设备,这套新的生产设备就作为有形资产留在了资产负债表中。但设备会老旧,每一个会计区间用这套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,其实都有在磨损这套设备。根据收入和成本的配比原则,这套设备的折旧就要算作这批产品的生产成本计入当期的利润表。
摊销和折旧都是一种估计,是企业觉得这部分减值了,应该算作成本。既然是估计,就带了灰色的空间。因为估计都是主观的,只要你的故事讲得通,就很难找到会计舞弊的证据。
那么,企业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操纵摊销和折旧从而达到“管理”利润的目的呢?
1、选择摊销、折旧的方法。摊销、折旧的方法一般有两种:直线法和加速法。直线法是按照使用年限平均分配,而加速法则是第一年最大的数额分配为费用,第二年开始逐渐减少,直到到期。
2、选择摊销、折旧的年限。无形、有形资产的使用年限是估计出来的。如果企业想让每年汇报的利润多一些,就可以故意拉长摊销、折旧的年限。
3、改变无形、有形资产的残值。摊销、折旧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,以直线法为例,摊销、折旧费用=(无形/有形资产初始价值 - 残值)/ 使用年限。因此,如果企业想高估利润,可以通过高估残值来降低摊销、折旧费用。
【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】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资产合计=货币资金+交易性金融资产+应收票据+应收账款+应收款项融资+预付款项+存货+合同资产+长期应收款+固定资产+在建工程+使用权资产+无形资产+开发支出+长期待摊费用+递延所得税资产。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越高越好。我们在选择公司的时候,最优秀的公司,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>90%,正常来说好公司与企业经营有关的资产/总资产也应该>70%。
通过分析固定资产、在建工程科目,可以了解一家公司维持竞争力的成本。具体可使用“(固定资产+在建工程)/总资产比率”来分析。比率越高,说明公司维持竞争力的成本越高。(固定资产+在建工程)/总资产比率大于 40%的公司为重资产型公司。虽然重资产型公司维持竞争力的成本比较高,风险比较大,但同一行业前几名公司如果该指标都大于40%,则说明这个行业基本属于重资产型行业,这个行业维持竞争力的成本比较高。
通过分析投资类资产,可以了解一家公司的主业专注度。投资类资产主要包括: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、债权投资、其他债权投资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、持有至到期投资、长期股权投资、其他权益工具投资、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、投资性房地产。具体可使用“投资类资产/总资产比率”来分析。优秀的公司一定是专注于主业的公司,与主业无关的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应当很低才对,最好在10%以下,在实践中,与主业无关的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大于 20%的公司不够专注,在选股时可以考虑淘汰。